最近有个挺受关注的消息:美国国防部拿出 4 亿美元配资栈,直接入股了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 MP materials,成了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。
这事儿可不简单,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美国是铁了心要在稀土问题上搞点大动作 —— 想靠这个办法,在本土建一条完整的稀土产业链,不用再这么依赖中国了。
可这事儿真能成吗?美国的稀土产业到底是个啥情况?国防部亲自下场当 “老板”,又能改变多少呢?
美国稀土的 “火种”
要说清楚这事儿,得先聊聊 MP materials( 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这家公司,以及它手里的宝贝 ——Mountain Pass 矿。
这个 Mountain Pass 矿在加州,历史能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,那会儿美国靠它成了全球重要的稀土供应国。但后来,一方面美国国内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,开采成本上去了;
另一方面,中国从 80 年代开始在稀土领域发力,性价比更高。这么一来,美国的稀土开采在 2000 年初基本停了,很多项目都关了门。
Mountain Pass 矿的前运营商 Molycorp 撑到 2015 年也破产了,2017 年整个矿场被一个财团以 2050 万美元买了下来。
这个财团里,除了美国的一些基金公司,还有个特别的角色 —— 中国的盛和资源。这可是中国四大稀土企业之一,当时拿了大概 10% 的股份,还提供了技术支持。为啥要拉上盛和资源?
因为那会儿美国缺先进的稀土开采和加工技术,盛和资源作为专业玩家加入,对重启这个矿起到了关键作用。之后配资栈,财团就成立了MP materials( 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,专门运营 Mountain Pass 矿。
这个矿的矿石品位不低,主要是独居石和氟碳铈矿,不过这类矿石里多是轻稀土,像镨、钕这些;而制造永磁体最关键的中重稀土,比如镝、铽,含量就比较少了。
要知道,中重稀土大多藏在中国南方的离子吸附型矿里,不是这种岩石矿能比的。但即便如此,这个矿能重新运营,也算是给美国稀土产业留了个 “火种”。
不过,有矿不代表啥都有。MP materials( 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 虽然能开采矿石,但长期以来,这些矿石筛选完了之后,还得运到中国去精炼、分离,做成稀土氧化物、金属或者永磁体这些高附加值产品 —— 因为美国本土缺中下游的产能。
这种情况一直到 2025 年 4 月才变,MP materials( 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发公告说不再往中国运矿石了,态度挺坚决,有点 “壮士断腕” 的意思。
其实这几年,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已经拿了不少美国国防部的钱和合同,用这些钱建了点基础的产业链,比如稀土分离设施和永磁体生产线。
但到现在,分离设施也只能商业化生产轻稀土,中重稀土还没法大规模搞;永磁体产线目标是做车规级钕铁硼,现在还在中试,估计 2025 年底才能真正投产。即便这样,从稀土矿到永磁体的链条,总算算是初步打通了。
国防部亲自下场
最近这几个月,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算是迎来了大转折。
美国国防部不光给钱,直接掏出 4 亿美元入股,成了占股 15% 的第一大股东。要是不算中资股东,国防部还是这家公司第一个政府股东。这和之前光给资金、签合同可不一样,为啥突然要亲自下场当 “老板”?
说白了配资栈,就是想把这家公司彻底变成 “自己人”,攥紧控制权。以前 MP materials 是私营企业,就算拿了政府的钱,重大决策还是董事会说了算,政府插不上手。现在成了大股东,从法律层面就能当 “话事人”,最大程度保障美国政府的利益。
除了 4 亿入股,国防部还给了 1.5 亿美元贷款,30 天内就能到账,明显是想让 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 赶紧把中重稀土分离设施建起来。
这样一来,生产永磁体需要的镝、铽这些关键添加剂,就能自己造了,不用再看外部供应商的脸色,这对 2025 年底钕铁硼量产至关重要,时间卡得特别准。
有了钱,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 接下来最要紧的是建一个叫 Ten X 的新永磁体工厂,跟现在德州的产线分开,产能会大不少。
更关键的是,国防部拍板说:“这新工厂产多少,我们全要,价格好商量,你只管生产,不用愁卖。” 不光如此,国防部还拉来了高盛、摩根大通这些巨头,预计能再投 10 亿美元,钱的问题彻底解决了。
这么一看,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现在是要钱有钱、要客户有客户,基本就是个 “军工厂” 了。那美国国防部为啥这么下血本?
说到底,美国的国防制造太依赖稀土了。有报告说,美国 78% 的武器系统都得靠中国的原材料,这里面不光是稀土,还有镓、锗、钨这些,但稀土确实是卡脖子的一环。而且美国的稀土储备少,根本撑不起长期的军工需求,只能亲自下场 “买断” 保障。
就拿 F-35 战斗机来说,一架就得用 417 公斤含稀土的原材料,雷达、发动机、激光器、传感器这些关键部件都离不开,其中用量最大的就是永磁体。
军用永磁体主要是钕铁硼和钐钴,钐钴虽然磁能积不如钕铁硼,但耐高温,发动机这些高温部件还得用,美国在这方面有成熟厂商,问题不大。
但高性能钕铁硼就不一样了,美国本土产能几乎为零,这才是国防部最急的 —— 必须让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把这个担子挑起来。
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?
按现在的计划,MP materials 有望在 2028 年前建起一条从稀土到永磁体的完整本土链条。
但这就能让美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吗?恐怕没那么容易。
先看产能。坦克斯工厂(Ten X)的目标产能是 1 万吨钕铁硼,这才只相当于 2023 年美国钕铁硼需求量的 20% 到 25%。而且这还是在需求不涨、技术顺利的前提下。
反观中国,每年钕铁硼产能有二三十万吨,占了全球 90% 左右。这么一比,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 的产能撑死了只能满足美国部分国防需求,民用科技和工业领域的需求,估计还得靠中国。
再看成本。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 就算建起了完整链条,成本也下不来。比如中重稀土镝、铽,Mountain Pass 矿里含量本来就低,分离提炼的成本肯定比中国高 —— 中国南方的离子矿里中重稀土多,产业链成熟,成本优势明显。
像特斯拉这种企业,算账算得细,肯定更愿意买便宜的,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在价格上没啥竞争力。
另外,美国不光押注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,还支持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到美国建厂,给了不少钱。但这个厂因为环评问题,成本涨了不少,还在找美国政府要更多支持。就算建成了,也只能保障稀土原材料,不涉及永磁体加工,对下游产能没啥帮助。
还有个事儿,2024 年有传言说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和莱纳斯(澳大利亚的稀土矿业公司)要合并,后来因为估值没谈拢黄了。现在 MP materials 有了美国国资背景,说不定会重启合并,毕竟美国政府肯定想整合稀土产业链。
但不管怎么整合,短期内想追上中国的稀土产业规模和成本优势,难度不是一般的大。
总的来说,美国国防部入股MP materials (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),确实是想在稀土领域 “破局”,但这条路不好走。就算建起了本土链条,产能、成本、中重稀土短板这些问题,也不是三五年能解决的。
短期内,美国顶多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,尤其是在军工领域,但想彻底摆脱,可能性不大。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优势配资栈,还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。
日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