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中国成立后,海军和空军的建设工作也开始提上了议程。毛主席亲自指派了两位将军——萧劲光和刘亚楼镕盛配资,负责这两支重要军种的建设。两位将军深知肩上责任重大,马上开始着手筹建海军和空军的各项工作。
不久,萧劲光便拟定了一份海军高层领导名单,并将其提交给了罗帅审核。然而,当罗帅看到名单上的罗舜初时,不禁皱起了眉头。他拿着名单,直接找到了毛主席,“主席,这个罗舜初资历尚浅,且年纪较轻,真的能担任海军参谋长吗?”罗帅话语中满是迟疑,他心里对这个任命仍然心存疑虑。
当时的罗舜初只有三十多岁,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承担起如此重大的职务?这些问题在罗帅的心头挥之不去。然而,作为一名资历深厚的革命者,萧劲光对于海军参谋长这样的重要岗位必定慎之又慎。既然他推荐了罗舜初,显然认为此人确实具备担任这一职位的能力。
展开剩余86%然而,罗舜初年纪轻、资历较浅,若真的提拔他为海军参谋长,难免会引来外界的非议。为了慎重起见,罗帅决定找到毛主席商量此事,看看是否应该对这个提名做出调整。
毛主席仔细看了看海军的领导名单,确实,罗舜初的资历和年纪相较其他候选人,显得有些薄弱。然而,毛主席也明白,既然萧劲光推荐了罗舜初,这就意味着萧劲光经过深思熟虑,相信他具备足够的能力。“除了年轻和资历较浅,罗舜初还有其他问题吗?”毛主席问道。
罗帅思索片刻,摇了摇头,随后说道:“罗舜初虽然年轻,但曾是四野的将领,他的名声我早有耳闻。虽然年纪轻,但在战场上的表现一向出色,视野开阔,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未必能比得上他。”
毛主席点了点头,深知他所言有理。“既然如此,便要大胆使用他。”毛主席的话语简明而有力,“年轻又如何?当年我们参加革命时镕盛配资,大家不也是年轻吗?”毛主席的这一番话,为罗舜初的任命扫清了最后的障碍,罗帅也终于下定了决心。其实,他之前迟疑不决,正是因为怕外界对年轻的罗舜初心生非议,尤其是他与萧劲光的关系,怕被人误解为“拉帮结派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军队的整合工作异常繁重,罗帅这样的政工老将,也开始为难题困扰。各项工作一度变得更加复杂,令他也感到了一些力不从心的压力。
罗舜初出生于1914年,福建上杭的一个普通农家,家境贫困,世世代代务农。年少时,他心中最大的梦想就是读书,但贫困的家庭无法负担学费,他只得在田地里劳作,尝尽了社会底层的艰辛。后来,经过父母的艰难筹措,罗舜初终于有了机会进入私塾学习。然而,这段求学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,家庭的贫困再度将他迫使辍学,回家务农。
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,生活无异于水深火热。政府的重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,辛勤劳作一年,不仅口粮无法保障,连种子也难以留存。而地主则趁机苛捐杂税,百姓不得不靠借粮度日。渐渐地,农民们的土地也被地主所收回,成为了地主的佃户。对于罗舜初的家来说,虽然种地吃不饱,但好歹能勉强度日。而如果自己耕作,或许早已饿死。
在那种压迫的社会环境下,罗舜初心中埋下了对腐朽社会的深深仇恨,他渴望着有一股力量能解救他家和更多百姓的痛苦。1924年,当大革命爆发时,他怀着极大的希望,期待北伐军的到来。然而,北伐的失败让他倍感失望,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,党内的革命力量遭到国民党残酷的打压。
尽管大革命失败,我党并未放弃,之后接连发动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。一天,正在地里劳作的罗舜初,突然看到一队士兵走进了村子。他一时紧张,急忙赶回村里报信。然而,这些士兵的行为与他之前见过的不同,他们没有掠夺百姓的财物,而是找了个破旧房子,讨了些清水。这一举动给罗舜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之后他才知道,这支队伍是由我党领导的起义军。
随着党组织逐渐在家乡扎根,罗舜初也参与了当地的农民暴动,并于1931年正式参军。参军不久后,他随军来到中央苏区。当时蒋介石正大肆围剿红军,罗舜初因有几分文化,便被安排在司令部担任文书,很快因表现优秀被提拔为司令部参谋。尽管在红军时期他长期担任参谋职务,参加战斗的机会不多,但他始终尽职尽责。
抗战爆发后,罗舜初被派往山东,在那里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斗争。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他不仅协助建立了鲁中根据地,还成立了鲁中军区,为我党在山东的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解放战争爆发后,罗舜初随军前往东北,担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,后来又被调任三纵担任政委。三纵是基于鲁中军区的力量而发展起来的,与老红军的一纵、二纵相比,战斗力相对较弱。作为政委,罗舜初全力以赴训练部队,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,很快便使三纵的战斗力大幅提升。
最初,三纵并未接到太多重要任务,最多也只是配合四纵作战。然而,在四保临江战役中,三纵的表现令人震惊。首战便歼敌1700多人,为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罗舜初固执倔强,在军中亦常与他人发生争执。在威远堡战役前,他就曾与韩先楚因进攻方向发生过矛盾。最终,野战司令部决定采纳韩先楚的方案,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,罗舜初对此也坦然接受,并在战后总结会上表示,司令员与政委有分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。
当罗舜初担任海军参谋长后,他同样表现得非常务实。在一次会议上,他提出要成立海军航空兵,但遭到了彭老总的强烈反对。彭老总认为,国防经费应该优先用于更紧迫的需求,海空两军应协同作战。然而,罗舜初并未因此退缩,与彭老总展开了激烈的辩论,两人甚至在会议中互相拍桌子怒斥对方。但最终,彭老总意识到海军航空兵的重要性,接受了罗舜初的建议。两人最终和解,海军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。
发布于:天津市日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